中医治疗胃酸倒流效果显著 Acid Reflux Disease



胃酸倒流
胃酸倒流,中医又称“泛酸”或“吐酸”,是指胃酸过多,随胃气上逆而出现的病证。吐酸常与胃痛合并发生,但也可单独出现。

胃酸倒流初期最明显的症状可能是“呕酸气”。其他症状包括烧心感,感到胃酸倒流到口腔,消化不良,咳嗽,胸骨后感到疼痛,呼吸困难等。有时一些患者虽有相应症状但不知此病,误以为自己得了感冒、哮喘或心脏病。

美 国一份调查显示,约有44%的美国人每月都受胃酸倒流的病症所困扰,而数据也显示大约有10%的香港人也深受其扰。新加坡人受胃酸倒流困扰的数目也不低, 据本地十年前的研究显示,新加坡约有20%的人口有胃酸倒流的症状,到今日人数相信只增不减。所以,人们应重视胃酸倒流这种病,因为它不仅可能引发更严重 的后果,最主要的是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。

临床表现
  1. 胃-食管反流  每于餐后、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,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、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致泛酸水。严重者因夜间出现反流,反流物吸入气管或肺内,引起久咳或哮喘发作。
  1. 吞咽困难或呕吐  病程初期,由于炎症造成食管局限性痉挛,可发生间歇性咽下困难和呕吐;后期出现持续性困难和呕吐。较长时间吞咽困难,可因进食减少,导致营养不良,体重下降。
  1. 胸骨后烧灼感  胸骨后烧灼感为本病的主要症状,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。由于屈曲、弯腰、咳嗽、妊娠、用力排便、头低位仰卧等姿势,均可诱发或加重烧心;亦可由于进食过程,或摄入浓茶、咖啡、酒、阿司匹林等物而诱发,而过热或过酸之食物可使病情加重。
  1. 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  疼痛可放射到后背、胸部、甚至耳后,如同心绞痛或胸膜炎,重者为剧烈性刺痛。


病因
胃 酸倒流发病慢性迁延,病因病机复杂。中医学认为,其发病多因饮食不节,忧思恼怒,肝气郁结,气机阻滞,横逆犯胃,肝胃不和,使胃酸过多,并随胃气上逆反流 到食管所致。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。无论邪气或为湿,或为痰,或为食,皆可因郁而化热为酸。另外,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外,和肝胆的疏泄功能有 着极其密切的关系。

笔 者认为,食管属于胃,胃为水谷之海,与脾互为表里,共司收纳、消化与疏布之职,食管为胃腑传输饮食之通道,故胃的功能对食管的影响至为密切。凡脾胃升降功 能失司,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;或由情志不遂,思虑过度,以致肝胆失于疏泄,横逆犯胃;饮食不节,烟酒无度,灼伤胃经;素罹胆病,胆汁犯胃;湿热中阻,上逆 呕苦;或由脾胃本虚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痰气交阻于胸膈,均可引起胃酸倒流的发生。


治疗
胃 酸倒流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,达到治病求本。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。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有抑制作用,但完全抑酸对 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,不宜长期使用。因此,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。本病中医的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,胃气 上逆。因此笔者治疗本病,主要采用和胃降逆的方法,同时配合健脾化痰、疏肝解郁等治法,往往可以抑制胃酸,达到根治的目的。不仅能抗反流制酸,改善临床症 状,促进局部溃疡愈合,同时对防止胃酸倒流再复发也有较好的效果。


预防
胃酸倒流主要病因为情志内伤、饮食不当和过于劳累。因此,要特别注意避免七情内伤,保持心情舒畅;劳逸结合,加强体育锻炼;避免暴饮暴食,忌烟酒和浓茶等有刺激性食物;慎用对食管粘膜有刺激的药物,都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。

患者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,以防胃酸反流;进食不要太饱,宜少食多餐;避免剧烈运动和不要做躯体前倾动作;消除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,如咳剧、恶心呕吐、严重打嗝、哮喘、便秘时屏气用力排便等。

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CM Physician Leung Bing Mui
梁冰梅医师
咨询电话:6254 3629